牛皮文学
牛皮不是吹的 小说还得看我推的

第4章

“萝丫头,那些人不会是过来买旧衣的吧?”一个老婆子连忙提醒叶青萝出去看看。

叶青萝走到篱笆院外,见到一群妇人热热闹闹地过来了,忙道:“兴许是,娘说去村里跑一趟的。”

“不过我也不懂价,得等娘回来了作主。”

“是该这样,你让她们先看,别乱喊价,等你娘回来再说。”杨婆子连忙提醒。

“我在旁看着,可别让这些人瞎咧咧。”叶老太太又走了回来。

见状,另几个婆子也不走了,都折转了回来。

很快,十几个妇人嘻嘻哈哈进了院子,眼睛却全都朝叶青萝身上打量。

“不是说一身金贵还戴了金耳环?”

“不是说细皮嫩肉很娇气?”

“不是说一回来看到叶家这么寒酸都吓哭了?”

“她这身上穿的不是青芳丫头的衣裳吧?没见青芳丫头穿过。”

“眼瞎啊,这一看就是青宇的,男娃穿的。”

“青宇哪有这么好的料子,一看就是青彦的,只有青彦才穿得起细棉料子。”

“你们瞅瞅,那布鞋还有补丁呢。”

“这么旧的鞋,肯定不是她的。”

“……”

叶青萝扬起的笑容僵在脸上。

根本来不及打声招呼寒暄两句以表示她的热情,就被这嗡嗡嗡地议论声给听懵了。

不愧是村里妇人,这快嘴真是网速杠杠的,一点也不卡。

看她呆住了,还以为被这场面吓到了呢,叶老太太连忙出声镇场子。

“你们这些大嗓门子,别吓到我孙女了,她刚回家还不熟悉呢。”

这时,叶青宣和叶青安也从厨房里跑了出来,站到叶青萝身边看着院子里这一群妇人。

就连叶青宇也从屋里出来了,慢吞吞挪到姐姐身边站着,说话前先咳嗽了几声。

“青安,去屋里看看爹,爹不清楚外头情况,若是醒了别让他着急。”叶青宇声音虚弱地交代小弟。

叶青安连忙朝上房跑去。

大约是想到屋里还有个病人,那些谈笑风生的妇人们面色僵了僵,声音便小了下来。

“方伯娘,我们是刘嫂子喊来瞧瞧青芳丫头留下的这些旧衣裳的,顺便来看看刚回来的青萝丫头。”

一个妇人声音放轻了解释来由,其他人点头小声附和。

看她们主动放轻了声音,叶老太太神色也缓了缓,笑着道:

“你们先看看衣裳,价钱要等长贵媳妇回来,青萝丫头不懂家里情况。”

“好嘞。”于是十几个妇人便在晒簟外头蹲了下来,开始将那些叠好的衣裤打开了检查。

都是旧物,当然先看大小再看质量。

若是补丁太多、料子太差,要不要还是二说呢,便要也绝计给不出高价。

叶青芳在叶家生活十三年半,一开始还能接几件堂姐叶青梨的旧衣,后来堂妹叶青莲出生了,自然那些旧衣再轮不到她。

作为二房长女,叶青芳穿的都是新衣,哪怕家境差些只能买些细葛布、细麻布,也不会短了她的衣裳。

尤其她个子还蹿得快,看叶青萝这小身板就知道了,同龄人里,叶青芳是高个子,骨架也大些。

因此,在不同年纪段,叶青芳的旧衣裳还是有一些的,干粗活穿的打补丁多些,日常在家或走亲戚穿的要新一些。

这两年年纪渐长,叶刘氏也不会再让她穿补丁衣,怕弱了孩子气焰,当娘的也想搭着侄子科举的东风,给闺女找个好婆家的。

闺女若养得懦弱内向老实,将来到婆家容易受欺负。

只是没想到,养得有些泼辣的叶青芳,最后一见着养得娇气腼腆的苏云萝,就是一顿拳脚。

叶刘氏心里有没有后悔,就不知道了。

而现在,叶青芳从五、六岁到去年新做的冬袄,都摆在这里了。

叶刘氏想将去年新做的冬衣留下,给叶青萝今年冬天冷了穿,被叶青萝拒绝了。

她只要撑过眼前的坎儿,还能赚不到一身冬衣?

很快,就有八个妇人挑中了几岁到十岁出头的旧衣,拿在手中不再放下,只等叶刘氏回来。

还有两个挑中了旧冬衣,说自家丫头到今年冬里个头应该就够上了。

当然不是去年又蹿了个子的那身新冬衣了。

叶青萝看一眼淡定与几个婆子聊天的叶老太太,也没有着急。

这时外头又有一阵说话声,众人回头,有人笑道:“刘嫂子回来了。”

叶刘氏回来了,身后跟了二十来个妇人,有年轻妇人也有老太太。

一看院子里不少人都挑上了,顿时有些着急地加快脚步往院中涌来。

叶青萝知道今天这样的场面,是轮不到她插嘴的,便站到了晒簟后面,将摊前位置让给娘与那些妇人交易。

叶刘氏果然是最熟悉成本和旧衣行情的,那些十岁以下的旧单衣裤,打了补丁的一文到四文。

两、三文钱能在布庄买到一斤粗布的碎布头,却买不到一身做好了洗洗就能穿的旧衣裳。

十岁到去年秋天的,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补丁了,一律八文,剩下的就看各人自己挑选了。

冬衣有棉花,都是另外的价。

冬衣只有三身,其中两身旧的。

都是小时候长个头了,就会在夏天将棉花拆出来晒,弹松了加了新棉重新缝成新棉衣穿。

就没有多的旧冬衣闲置,全都添进新冬衣里了。

棉花有新有旧,刚好穿十一、二岁的有两身,一身二十六文、一身二十八文。

还有一身新的,是去年冬天用了一斤新棉做的细棉布冬衣,能穿到十四、五岁的,要卖六十文。

只不过去年的新棉花做的新棉袄,到今年秋天就只能算是陈棉花、旧棉袄了。

成本差不多一百文的这身冬衣,六十文还有人嫌贵。

还了半天价还是拉扯不下,最后是叶青萝上前说道:“婶子,村里鸡蛋是什么行情?粟米是什么价?”

那村北边来的妇人愣了一下,还是叶刘氏给闺女解释:

“在镇上一个鸡蛋一文钱,在村子里是两个鸡蛋一文钱,粟米在粮行卖是五文钱一斤,在村里卖是四文钱一斤。”

叶青萝看着那妇人道:“这身冬衣若婶子觉得六十文太贵,便给五十文再给三斤粟米,如何?”

“这不是我吃亏了吗?”那妇人心里一扒拉,立刻不高兴了。

继续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