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然是真的了,北京可是古都啊,那是咱必须去的地儿!”祥子叔撅了撅嘴说道。
姑父一听这便乐,心想这老大娘的嘱托可算是有个盼头了,自己再也不用慌了。
等着去了南京就先给老大娘写一封信,然后等着南京转完了,再跟着祥子叔去北京。
想到这里,姑父不禁问道:“叔儿,那咱啥时候去北京哩?”
“再说!”祥子叔淡淡地说道,然后抬头望了望漆黑的夜空,扭头看着姑父继续说,“够晚的了,早点回去睡吧,后儿就走了!”
“嗯”姑父点了点头,心里却是没了谱,祥子叔这一说再说,还不知道要啥时候去了,姑父有点惆怅了。
两人闲聊几句之后,祥子叔又嘱咐姑父以后办事千万小心,不能再像是今晚这样子了,不然谁都不能保证下一个老大娘会不会喊人。
正当姑父要回家的时候,祥子叔却是将他喊住了,然后从他那大口袋里面掏出了早已经用方便面袋子装好的一笔钱,塞进了姑父的怀里。
可能现在的看官老爷们觉得拿一个方便面袋钱是不是有点太垃了,但是那个时候这个不为人知技能可能每家每户都用过。
因为在那个年代,制作精美的方便面袋那是既防潮又防水,看起来还高端大气上档次….
“这是给你的份子钱,回去点点,一共3000块!”祥子叔嘴里叼着烟悠悠然地说道,然后深深地瞅了姑父一眼,似乎有点不放心。
“真是给俺的?”姑父说,当时他听到这话,摸着怀里的方便袋子的厚度,整个人都激动的快要飞上天去了。
“呵呵!”祥子叔哼了一声,“那还有假哩?俺看你个实诚孩儿,不会坑你的!”
“谢谢叔儿,谢谢叔儿!”姑父当时激动的一下子就给祥子叔跪下了,连着又磕了三个头。
看到这一幕,祥子叔赶忙左右瞅了瞅,看看有没有人,见没人,急急地朝着姑父摆了摆手,道:“赶紧起来,别被人看见了,快回去吧!”
说完,祥子叔便推着自行车往二麻子家走去。
姑父也赶紧起身,顾不得拍一拍自己腿上的土,就像是一只急猴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往家走。
回到家里,姑父还瞅了瞅东屋里正在酣睡的老爹,听着老爹那震耳欲聋的鼾声,姑父松了一口气,才蹑手蹑脚地走进了自己的屋子里面。
回到自己屋里的姑父那是激动的像一只小猴子,抓耳挠腮的不知道该怎么好了。
姑父怕被老爹发现,灯也不敢拉着,那是借着月光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方便面袋,姑父说,那时候还没有还没有老坛酸菜牛肉面。
在他们那里最流行的是双胞胎,老北京方便面,尤其是双胞胎,在农村流行的特别火,说实话,吃的味道真不咋地,但是量大啊!
一包顶两包!
在打开方便面袋之后,姑父先是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,方便面的味道夹杂着新钱的墨香味,姑父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。
随后姑父将里面的三千元百元大钞掏了出来,两只大手激动地点了起来。
学着村子西边老王家小卖部里王德水数钱的模样,姑父笨拙地数起这三千元钱,这可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
反复数了几次姑父都觉得自己数不过来了,这么多的钱,咋数啊?
后来姑父把被子铺开,然后将这三千元钱一张张的铺在了被子上,然后开始用手指着数了起来,嘴里还小声地念叨着:“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……”
那是越数越兴奋,越数越睡不着觉,当然,那也是越数越糊涂,嘴里还喃喃低声念叨着:“我的钱,这都是我钱……”
就这样,姑父来来回回的把这三千块钱数了一个晚上,快天亮的时候,姑父才小心翼翼地将钱收起来。
想着要和祥子叔去出摊了,这钱总不能带着在身上吧?
姑父说,当时他就想着找个地方把钱藏起来,那是藏床底下怕被耗子叼走,柜子里面怕被老爹发现,左看看,右瞅瞅,真不知道把钱藏哪里好。
索性姑父就把钱直接放在自己的身上,他还特意找来了针线,把自己的裤口袋给缝上了,生怕这钱丢了。
这一弄,天就已经亮了,老爹也起床了,姑父还假装躺在床上睡觉,装模作样的故意让老爹喊醒。
早上老爹熬了一点豆子粥,姑父吃了一点便出门去找祥子叔了。
听到这儿,我当时就问,姑父,你不是说老爹不会做其他的饭,只会煮面条吗?
怎么还会煮豆子粥啊?
姑父笑了笑,说,就那粥,简直就是清水煮豆子,生不生,熟不熟的,连点糖都不放,难吃的要死。
若是你,估计看到都不想吃了。
我瞬间无语,看来老爹这黑暗料理那也是一绝啊!
此时的姑父虽然是一夜未眠,但是小伙子年轻,火力旺,精神头好啊,再加上那金钱的刺激,那是一点都不瞌睡。
完全和我当年高中出去包夜回来的时候是一样样的,绝对的不瞌睡,就是写字的时候老出格….
可是,姑父刚刚到了二麻子家门口,祥子叔就走出来对着姑父说道:“今天不出摊了,好好在家休息会儿,明一早咱就走!”
“好!”姑父点了点头,祥子叔顿了顿神之后又走进了二麻子家里,姑父眨了眨眼,转身离开了这里。
在回去的路上,姑父碰到了一群村里的婶子大娘们,她们穿着家里最好的衣服,特意梳了头发,打扮干净,结伴而走,其中也有幺婶,看样子像是去县城里。
“咦…这不是刘家小子么,这么早去干嘛?”
“是去磨菜刀吗?”
“哈哈,听说小伙子有股劲儿哩,还要给他老爹娶媳妇哩!”
“嘿嘿,幺姐,别瞎说,把人孩儿给吓坏了”
………
姑父看着这村里的长舌妇就脑袋疼,理也不理她们那是硬直往回走,在路过李寡妇家门口的时候姑父站住了。
他想着刚才幺婶说的话,姑父再次紧紧握住了拳头,暗暗说道:“不就是两千块钱嘛,俺给,俺就是给俺爹找个媳妇,让你们这群老妇女好好看看!”
想着,姑父一把推开了李寡妇院子的大门,这时,院子里一个穿的脏兮兮的小孩子正随意爬在地上玩土了。
小孩抬头看了一眼姑父,马上就扭头朝着院子里喊:“妈,妈,有人来家哩!”
姑父认得,那几岁的小孩正是李寡妇的孩子,大名叫吴建国。
姑父说,那时候起名,基本上都是建国啊,建军啊,爱国啊,爱军啊,不像现在,花里胡哨的名字都出来。
我当时就懵了,问姑父,那你咋起了一个培歌啊?
不符合当时年代环境啊?